分类目录归档:Azure

Power BI 新数据连接模式DirectLake是什么

最近我在为客户做 Power BI 培训时,发现很多非 IT 专业的 Power BI 用户对一个新功能——DirectLake 数据连接模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他们经常问我:“DirectLake 到底是什么?它有什么用?我们能用它做什么?”今天,我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,帮助大家快速了解 DirectLake,并激发你们在工作中尝试它的兴趣。

什么是 DirectLake?

简单来说,DirectLake 是 Power BI 中的一种全新数据连接模式,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让 Power BI 直接从数据湖(lakehouse)中加载数据,而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先把数据导入到 Power BI 数据集中。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数据加载的效率,又让分析变得更灵活,尤其适合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场景。

想象一下,数据湖就像一个巨大的“数据仓库”,里面存放了企业的各种数据。通过 DirectLake,Power BI 可以直接去这个仓库里拿数据,用来生成报表或仪表板,而不需要把数据搬到自己的“小房间”里。这样既省时间,又能保证数据最新。


先认识一下 Power BI 的老朋友

在讲 DirectLake 之前,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Power BI 里常见的两种数据连接模式,这样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 DirectLake 的独特之处:

  • 导入模式(Import Mode)
   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。数据会从源头(比如 Excel 文件或数据库)导入到 Power BI 的内存中。导入后,数据就“住”在了 Power BI 文件里,查询速度很快,特别适合数据量不大的情况。但有个小缺点:数据不是实时的,每次数据有更新都需要手动刷新。
  • DirectQuery 模式
    这种模式下,Power BI 不导入数据,而是直接向数据源“喊话”,实时请求数据。适合需要最新数据的场景,比如监控销售变化。但如果数据量很大,查询可能会变慢。

DirectLake 就像是两者的“升级版”,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:既能快速加载数据,又能保持数据的实时性,同时还能应对大规模数据的需求。


DirectLake 是怎么工作的?

DirectLake 的核心在于,它让 Power BI 直接从数据湖中读取数据,而不需要把数据复制到 Power BI 服务中。这里提到的“数据湖”是微软 Fabric 平台的一部分。Fabric 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平台,里面有数据湖、数据仓库等功能,而 DirectLake 正是利用了 Fabric 数据湖的能力。

打个比方:传统导入模式就像你去超市买菜,把菜带回家再做饭;而 DirectLake 像是直接在超市的厨房用现成的食材做饭,不仅省去了搬运的麻烦,还能用最新鲜的材料。

具体来说:

  • 数据存储在 Fabric 的数据湖中。
  • Power BI 通过 DirectLake 直接访问这些数据。
  • 不需要复制数据,查询速度更快,数据也能保持最新。

DirectLake 有什么好处?

DirectLake 不只是技术上的新玩意儿,它还能给业务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。以下是几个主要优点:

  1. 速度更快
    因为省去了数据复制的步骤,DirectLake 可以直接从数据湖加载数据,查询速度明显提升。尤其是在处理大批量数据时,你会感觉到报表加载“嗖嗖”的快。
  2. 数据更实时
    DirectLake 支持实时或近实时的数据访问。也就是说,你看到的报表或仪表板数据几乎是最新的,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决策的场景,比如监控库存或销售。
  3. 更灵活
    你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数据源或模型,甚至结合 Fabric 的其他功能(比如数据仓库)来做更复杂的分析,灵活性大大提高。
  4. 省钱又省力
    不用复制数据,就意味着少占用存储空间,也减少了管理数据的成本。对于数据量大的企业来说,这可是个不小的福利。

DirectLake 和 Fabric 的“默契配合”

DirectLake 能这么厉害,和微软 Fabric 平台的配合密不可分。Fabric 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,里面集成了数据湖、数据仓库、数据科学等功能。DirectLake 就像是 Power BI 和 Fabric 数据湖之间的“桥梁”,让 Power BI 可以轻松访问 Fabric 里存储的数据。

举个例子:你的公司可能有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(销售、库存、客户信息等),这些数据都存在 Fabric 的数据湖里。有了 DirectLake,你就能直接在 Power BI 里分析这些数据,不需要费力把它们搬来搬去。


在工作中怎么用 DirectLake?
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 DirectLake 的价值,我来分享几个实际应用场景:

  • 快速生成销售报表
    假设你是一家连锁店的业务分析师,每天需要查看最新的销售数据。使用 DirectLake,你可以直接从 Fabric 数据湖加载数据,生成实时报表,马上看出哪家店卖得好,哪些产品需要补货。
  • 实时监控仪表板
    如果你负责工厂的生产线,想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DirectLake 可以帮你从数据湖中抓取最新数据,打造一个实时更新的仪表板,随时发现问题。
  • 处理大项目的数据分析
    在一些大数据项目中,比如分析全国客户的购买习惯,DirectLake 能让你直接访问数据湖里的海量数据,快速完成分析,不用担心导入数据耗时太长。

总结

DirectLake 是 Power BI 的一项超级实用新功能,它通过直接从数据湖加载数据,让数据分析变得更快、更实时、更灵活。对于非 IT 专业的 Power BI 用户来说,这意味着你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处理复杂数据,做出更及时的业务决策。

如果你正在用 Power BI 做报表或仪表板,不妨试试 DirectLake。它不仅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,还能让你的分析结果更贴近业务需求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解开对 DirectLake 的疑惑,下次培训时我们再一起聊聊怎么上手用它吧!

Azure 备份和还原服务的安全功能介绍

对安全问题(例如恶意软件、勒索软件、入侵)的关注在逐渐上升。 这些安全问题可能会代价高昂(就金钱和数据来说)。 为了防止此类攻击,Azure 备份现提供可保护混合备份的安全功能。 本文介绍如何通过 Azure 恢复服务代理和 Azure 备份服务器来启用和使用这些功能。 这些功能包括:

  • 防护 执行关键操作(例如更改密码)时,会添加额外的身份验证层。 使用此验证,确保只有具有有效 Azure 凭据的用户才可执行此类操作。
  • 警报 执行关键操作(例如删除备份数据)时,会向订阅管理员发送电子邮件通知。 此电子邮件可确保用户快速收到有关此类操作的通知。
  • 恢复 删除的备份数据自删除之日起将另外保留 14 天。 这可确保能够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恢复数据,因此即使受到攻击,也不会丢失数据。 此外,还保留了更多的最小恢复点,以防止数据损坏。

继续阅读Azure 备份和还原服务的安全功能介绍

Azure 上搭建基于 Windows Server IIS 的 FTP 服务器(简版)

尽管微软云服务上有很多文件传输、共享和存储的服务,例如Azure 存储(https://azure.microsoft.com/zh-cn/services/storage/files)、Office 365 中的 OneDrive(https://products.office.com/zh-CN),但还是有很多传统用户希望搭建一个FTP服务器来使用。因为FTP是一种很古老的服务,所以目前的云服务器并没有直接提供该功能,而是需要客户自己使用虚拟机来搭建。以下就是简要步骤说明,以避免大家遇到配置上的困难: 继续阅读Azure 上搭建基于 Windows Server IIS 的 FTP 服务器(简版)

MXChip Azure IoT DevKit 系列之一:准备接入微软 Azure IoT 平台

入门指南

对于首次使用 MXChip IoT DevKit(庆科 Azure IoT 开发套件 AZ3166)的用户,请按照以下快速步骤来准备开发环境并开始构建IoT应用程序。

步骤 1. 开始之前

您需要准备好:

步骤 2. 准备您的硬件

继续阅读MXChip Azure IoT DevKit 系列之一:准备接入微软 Azure IoT 平台

edu 教育邮箱申请微软 DreamSpark 步骤

如果你是在校学生,可以享受微软提供针对学生的很多优惠活动:

1、访问 Microsoft Imagine 网站:https://imagine.microsoft.com/zh-cn/catalog

2、点击“帐户”,并使用 Microsoft 帐户登录(可以不是你的学校edu邮箱,自己常用的Microsoft帐户即可)。

3、选择“验证学生身份”,选择学校电子邮件验证,输入 edu 教育邮箱地址。 继续阅读edu 教育邮箱申请微软 DreamSpark 步骤

邀请外部用户/多账户共享访问 Azure AD 和 Azure 订阅

如果你有多个 Azure 账户或 Office 365 账户,那么,要在这多个账户之间切换访问 Azure 订阅,可能是比较繁琐的事情。你需要注销一个账户,才能再登录另一个账户并访问其订阅资源。
但其实,通过 Azure AD 的来宾账户邀请功能,我们可以较方便的在多个账户的订阅之间切换。(该功能暂不支持Azure中国版)

以下就是简要步骤: 继续阅读邀请外部用户/多账户共享访问 Azure AD 和 Azure 订阅